靠自己不如靠上

小的时候靠父母,长大后渐渐发现人是不可靠的,唯有自己靠自己。感谢天父在基督里重生了我,我才有了真正的依靠。 【靠自己不如靠上帝】

基督徒不可祭祀中元节

农历七月中元节,是一些华族社群拜祭鬼魂的月份。身为基督徒,我们珍惜并尊重各个民族的宗教自由。在此提醒基督徒,我们信主后,主不允许基督徒祭拜任何其它神明或亡魂(出埃及记 20:3-5)。

求主赐弟兄姐妹们灵巧像蛇的智慧,能够避开在公司与家族的祭拜活动。求主赐我们智慧、信心并且保护我们,赐我们力量站立得稳。

基督徒为何不可以参与这些祭祀活动,使徒保罗在书信中解释得非常清楚。在这里并无冒犯任何宗教的用意,只是提醒基督徒在神面前的责任。我们也尊重每一位的宗教信仰与自由。

以下是神透过使徒给基督徒的命令。

【哥林多前书 8:5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6.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

【哥林多前书 10:20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21.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耶稣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Jesus versu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主耶稣指出,祂的门徒一生追求的人生目标不应是个人的自我实现。祂所指出的是违背人性与人的肉体私欲的需求。祂要求门徒依靠圣灵,每天跟随祂的脚踪,舍己deny himself。今世的人追求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主耶稣却要我们天天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祂。

舍己不是放弃自己,舍己是不再以自我的欲望为个人人生的目标。舍己按经文的背景也是为了主的缘故,可以为主牺牲自己的性命。舍己不是倒空自己,也不是追求“空”或“无我”。舍己是爱主,以主为人生目标与目的,舍己是为了主放下自己去学习爱人。舍己之人能为了主放弃个人尊严,为了主放弃个人的利益。舍己之人一生以荣耀神为目标,全心全意全力地爱神。

求主帮助我们的心明白为何舍己,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喜乐与平安。求主帮助我们经历舍己爱主、舍己爱人所得的真正满足与喜乐与平安。求主帮助我们明白为何舍己爱主才是我们人的真正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马太福音 16:24 於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马可福音 8:34 於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加福音 9:23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在1943年论文「人类动机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

理智第一?

理智,或理性,是我们思想的能力。意志是我们选择和行事的能力。感情是我们的感受。希腊哲学家教导说,意志和感情应该服于理智之下,改革宗神学家有时候也倡导“理智第一” 。但是圣经不是这样教导的,它也没有高举意志或感情于其它之上。

在圣经里,这三样没有不平等的。所有的都堕落了,所有的都同样需要救赎。被救赎之后的三者,对于一种敬虔的人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不是让它们都服在理智或其它的能力之下,而是要让理智、意志和感情都服在上帝的话语之下。这三种能力都是互相依靠的。约翰·傅瑞姆 John M Frame

The intellect, or reason, is our capacity to think. The will is our ability to choose and act. The emotions are our feelings. Greek philosophers taught that the will and emotions should be subject to the intellect, and Reformed theologians have also sometimes advocated the “primacy of the intellect.”4 But the Bible does not teach that, nor does it exalt the will or the emotions over the others. In Scripture there is no inequality among these. All are fallen, all are equally in need of redemption, and all, as redeemed, are essential to a godly human lif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make them all subordinate to the intellect or another faculty but to make intellect, will, and emotions all subject to the Word of God.The three capacities are mutually dependent.

Frame, J. M. (2023). Concise Systematic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Belief (J. J. Hughes, Ed.; Revised and Enhanced Edition, p. 117). P&R Publishing.

罪人亲近主

主耶稣在世界时,那些不配、罪孽深重和贪婪的税吏和污秽的妓女是带着信心不断亲近主耶稣,寻求祂的怜悯、赦免、医治和恩典(太9:10-13,路15:1-4,路7:37-50,路19:5-10)。只有当时在宗教上苛刻的法利赛人讨厌并反对耶稣,并且远离耶稣。不但如此,这些虚伪的宗教领袖还尝试阻止主耶稣接触陷入罪恶的罪人。

任何陷入罪恶的基督徒,不应该躲避神,或远离主日敬拜,而应当效法耶稣时代的罪人、税吏与妓女,带着祈求怜悯的心态亲近主耶稣。因唯有主耶稣有赦罪之恩,唯有祂能医治并且帮助我们挣脱任何罪恶。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 9:10-13 )

新传道人的艰辛旅程

今天又听到一位刚毕业回国的传道人,因为生活的压力、挑战与事奉的苦难而心里难过。这些传道人回国之后,往往他们的教会因自身的神学传统而不接受他们所受的神学体系装备。面对毕业后没有工场,再加上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他们只能仰望等候神。

这些年,我看见许多神的仆人们在远方,他们默默坚忍地服事主。他们需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来自自身教会的压力、没有事奉工场的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亲人不理解的困扰、并随时可能面对的打压。

我经常对他们分享,他们是神装备的强壮鲤鱼,被神滋养在长江之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甚至包括一些逼迫。而我只是祂饲养在鱼缸里的脆弱小金鱼。若祂把我这小金鱼放入江中,可能因无法适应恶劣环境而早已灭亡。

求主赐祢这些忠心的仆人们更大的信心、能力、智慧,并保护祢在远方的众仆人们。

【亚4:6…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一载、二载、半载

研究三年半,可往 William Hendriksen、 G K Beale 、 Vern Poythress 、 Dennis E Johnson 他们的启示录释经书研究。

但以理书与启示录中指的“三年半”就是“一载、二载、半载”(1年+2年+半年)、“一七之半”、“42个月”、“1260天”(42月 X 30天)。

为什么不解释成两个三年半呢?因为《启示录》中的“三年半”如果是按一些人假设是时间顺序排列的,那么它肯定加起来超过七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年半”并不一定是按时间顺序解释的。 另一个重要证据是,当你看到《启示录》中的主题有七个重复并延伸进展的循环时,每个延伸进展的循环都强调了同一主题的不同视角。

最后,使徒约翰对《但以理书》中“一载、二载、半载”(启12:14-17)的解释,实际上揭示了隐藏在旧约中但以理书“一载、二载、半载”的奥秘。

《但以理书》中一载、二载、半载的象征意义

《但以理书》中“一载、二载、半载”这一短语通常被解释为3.5年的时期。以下是对这一象征意义的详细解释和支持:

  1. 预言年份计算
    • 在圣经预言中,一年通常象征为360天(12个月,每月30天)。
    • “一载” = 1年(360天)
    • “二载” = 2年(720天)
    • “半载” = 0.5年(180天)
    • 总计 = 360 + 720 + 180 = 1260天,即3.5年。
  2. 年原则
    • 这一原则在《以西结书》4:6和《民数记》14:34中得以体现,将预言中的每一天解释为一年。这种解释方法在处理长时间的预言时尤为常见。
  3. 与《启示录》的交叉引用
    • 《启示录》11:2-3提到“42个月”(3.5年)和“1260天”。
    • 《启示录》12:6和12:14将“1260天”等同于“一载、二载、半载”,确认这一时期为3.5年。
    • 《但以理书》7:25中的“一载、二载、半载”不仅在但以理书中被解释为3.5年,也在《启示录》中被借用,并明确表示该短语的意思为3.5年​。该短语的使用与其他时间参考(如1260天和42个月)一致,这进一步支持了其象征3.5年的解释​。
    •  
  4. 历史和神学解释
    • 这一时期象征着重要的迫害和苦难事件,如犹太人在安条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统治下的遭遇和耶稣基督的事工。
    • 安条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的统治时期(175-164 B.C.E.)以其对犹太教的压迫而著名,引发了马加比反抗运动。
    • 耶稣基督的事工被认为大约持续了3.5年,开始于祂的洗礼,结束于祂的受难和复活。

总而言之,“一载、二载、半载”象征着3.5年,这一解释基于预言计算、圣经交叉引用和历史背景。

👉 启示录证道

安息日

《马可福音 1:32.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

马可特别提到,这件事是在日落之后才发生的(犹太人的一天是从日落到日落)。现在已经是安息日的第二天。显然,城里的人们小心翼翼的不想违反他们所学到的安息日规定。根据这些传统,帮助他人寻求治疗可能会被视为“工作”,因此被避开。。在这一点上,马可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们的属灵困境。他们的宗教领袖和教师无法医治和恢复他们。他们所能做的只是谴责他们在安息日“工作”。相比之下,耶稣教导他的门徒安息日的祝福(他们发现这特别的安息日是多么的有福!)。主耶稣带来了宗教领袖所无法带来的医治。sinclair Ferguson 弗格森《马可福音》

Mark makes a point of mentioning that this did not take place until after sunset (the Jewish day was measured from sunset to sunset). It was now the day after the Sabbath. The townspeople were, apparently, anxious not to break the Sabbath regulations they had been taught. According to these traditions, helping someone to seek healing might be regarded as ‘work’ and so it was avoided. In this, Mark gives us a vivid insight into the spiritual plight of the people. Their religious leaders and teachers could not heal and restore them. All they could do was condemn them for ‘working’ on the Sabbath. By contrast, Jesus taught his disciples the blessings of the Sabbath (and what a blessing they had found this particular Sabbath to be!). He brought healing where the religious leaders could not bring any. Sinclair Ferguson lets study Mark

救赎消除忿怒与敌意

救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除人对神的仇视或敌意,尽管救赎的结果会带来这种效果。救赎实际上是为了消除神对罪人的忿怒与敌意,因为世人忤逆并冒犯了这位宇宙的统治者和他们的造物主,那公义的审判者。

罗马书 3:25.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罗马书 5:9.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神的忿怒。

《再思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路加福音 10:25-37

  1. 律法师是否相信耶稣就是要来的基督,世人的救主?(路10:25)
  2. 律法师是否带着良善的动机来试探耶稣?(V25)
  3. 律法师认为人是如何得永生?(V25)
  4. 律法师是否相信(靠守律法、靠行为)能得永生?(V27)
  5. 一个人若能完全守住所有的律法爱神与爱邻舍如同自己,能不能得永生? 主耶稣如何回复律法师?(V28、利18:5、申6:24)
  6. 世上是否有人能完全守住所有的律法,靠行为得永生?(参考:创6:5、诗14:2-3、诗51:5、诗143:2、箴20:9、耶17:9、罗3:10-12、罗3:20、加2:16、加3:10、雅2:10)
  7. 律法师为要显明自己有理,证明他做的到,他就刻意问耶稣什么?(V29)
  8. 在这背景情景之下,主耶稣对律法师说了一个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
  9. 犹太人是否憎恨撒马利亚人?(约4:19、约8:48、路10:33)
  10. 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中,有(祭司、利未人、撒马利亚人),请问哪一位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 (注:受伤之人他是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他应该是犹太人)
  11. 为什么律法师选择回答撒马利亚人是那邻舍?
  12. 律法师为什么不愿说祭司、利未人才是邻舍?
  13. 律法师若要靠律法得永生,主耶稣要他照样行,去爱谁?(V37)
  14. 律法师是否会愿意去爱他们犹太人所憎恨的撒马利亚人,如同爱自己一样?
  15. 透过比喻主耶稣让律法师看见自己其实是违背律法,无法靠行为得永生。
  16. 人要如何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 )

路加福音 10: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26.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27.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28.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9.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30.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31.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32.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33.惟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34.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35.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36.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37.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图:路加福音 10:25-37 (祭司、、利未人、撒马利亚人、受伤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