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以色列百姓

【以赛亚书 65:1素来没有访问我的,现在求问我;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称为我名下的,我对他们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2.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上帝透过以赛亚先知预言说,从来没有寻找神的人,神叫他们能认识神,那些不属于神名下的外邦人,神呼召他们来信靠与跟随基督。正如使徒保罗后来在(罗10:20-21、徒28:26-28)解释到神的恩典要临到原本不信的外邦人,使我们这些外邦人能够信靠神。神也不断地在圣经中称肉身的以色列人为悖逆祂的百姓 (申9:6-7、赛1:2-4、赛30:9、耶3:25、结2:3-4)。

在新约中,司提反说,肉身的以色列人是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常抗拒圣灵!他们的祖宗怎样悖逆神,他们也怎样悖逆神(徒7:51-52)。这些肉身的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又把使徒们赶出去,并且他们不得神的喜悦,常常充满罪恶。神的忿怒必临到这些肉身的犹太人身上(帖前2:14-16)。

保罗看见这些肉身的以色列人因弃绝福音,所以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徒13:45-47),于是神的恩典转向外邦人。现今以色列人仍旧是硬心的,直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罗11:25),神会再一次怜悯这群悖逆祂硬着颈项的百姓,使他们悔改,信靠耶稣就是那要来的基督(罗11:25-32)。

图:【出埃及记 32:7.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下去吧,因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已经败坏了。8.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说:『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9.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

加尔文论安息日

Calvin on Sabbath: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by the Lord Christ’s coming the ceremonial part of this commandment was abolished. For he himself is the truth, with whose presence all figures vanish; he is the body, at whose appearance the shadows are left behind. He is, I say, the true fulfillment of the Sabbath. “We were buried with him by baptism, we were engrafted into participation in his death, that sharing in his resurrection we may walk in newness of life.” [Rom. 6:4–5 p.]

For this reason the apostle elsewhere writes that the Sabbath [Col. 2:16] was “a shadow of what is to come; but the body belongs to Christ” [Col. 2:17], that is, the very substance of truth, which Paul well explained in that passage. This is not confined within a single day but extends through the whole course of our life, until, completely dead to ourselves, we are filled with the life of God. Christians ought therefore to shun completely the superstitious observance of days.

Calvin, J. (2011).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 2 (J. T. McNeill, Ed.; F. L. Battles, Trans.; Vol. 1, p. 397).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J. T. McNeill, Ed.; F. L. Battles, Trans 第二卷,第八章,31节。

“但毫无疑问,随着主基督的降临,这条诫命中的礼仪部分已被废除。因为祂自己就是真理,祂的临在使所有的象征消失;祂是实体,祂的显现使一切影子不再存在。我说,祂是真正的安息日的成全者。‘我们借着洗礼与祂同埋葬,我们被接入了祂的死的参与之中,好让我们在祂复活的生命中行走,过新生的生活。’(罗马书6:4-5)

因此,使徒在另一处写道,安息日(歌罗西书2:16)是‘ 後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 ’(歌罗西书2:17),也就是说,真理的实体。保罗在那段经文中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这并不限于某一天,而是贯穿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直到我们完全向自己死去,被神的生命充满。因此,基督徒应当完全避免对日子的迷信性遵守。”

约瑟

约瑟的故事,深刻提醒我们神的主权、恩典和最终战胜患难的能力。约瑟既深受地上的父亲雅各的宠爱(创37:3-4),也蒙天父的厚爱(创37:5-10),因而成为他兄弟们嫉妒和仇恨的目标(创37:11)。约瑟兄弟们的嫉妒导致了他们的背叛,将约瑟卖为奴并带到埃及。尽管约瑟遭受这些考验,他对神的信靠从未动摇。

约瑟的生命充满了巨大的挑战,他被不公对待、被下在监里、被人遗忘,但在这一切之中,神一直在幕后掌管一切,为祂的百姓成就救赎(创50:20)。约瑟一生也展现出的宽容和饶恕,成为了历代圣徒的榜样,反映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形象样式。正如主耶稣被出卖、受苦,却饶恕了那些伤害祂的人,约瑟也饶恕了他的兄弟们,并宣告神将他们的恶意转化为更大的善(创50:20)。

约瑟的故事给那些为义受苦的人极大的安慰。它提醒我们,神始终掌权,祂使万事互相效力,即使我们当下看不到结果(罗8:28)。约瑟从坑底到王宫的历程,彰显了主赐予忠心的约瑟最终的胜利。圣经的记载教导我们要将希望寄托在神身上,而不是依靠地上的环境,因为神是掌管万有的主。约瑟最终成为神所使用来完成祂救赎计划中的器皿。

愿约瑟的榜样与话语激励我们: (约瑟对他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於是约瑟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创世纪 50:19-21)

旧约与新约中的女性领袖:她们在上帝国度中的特别服事

【旧约与新约中的女性领袖:她们在上帝国度中的特别服事】

【1】米利暗,底波拉,户勒大:旧约中的女先知和领袖

在旧约的历史中,一些特殊的女性不仅仅是支持者,她们在引领上帝的子民方面也承担了关键角色,成为神百姓的先知和领袖。其中,米利暗、底波拉和户勒大在预言和领导上被神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米利暗】 是摩西和亚伦的姐姐,她被称为一位先知,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红海分开之后,米利暗带领以色列的妇女唱起凯歌,赞美上帝的拯救。这个事件记录在 出埃及记 15:20:“亚伦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里拿着鼓,众妇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的影响不仅限于敬拜,她还与摩西和亚伦一起被提到以色列的领导层中(弥迦书 6:4)。

【底波拉】 是圣经中另一位著名的人物,既是一位先知,也是以色列的士师。在以色列遭受迦南人压迫的时期,底波拉作为领袖,成为以色列的士师带领百姓。我们在 士师记 4:4-5 中读到:“那时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子,她作以色列的士师。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的底波拉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

【户勒大】 是约西亚王时期的一位女先知。当律法书在圣殿中被重新发现时,约西亚王寻求上帝的指引,他的官员们去求问户勒大。她预言了犹大即将到来的审判,但她也向约西亚保证,由于他在神面前谦卑,他将免于这场灾难。 列王纪下 22:14-15 记载:“祭司希勒家、亚希甘、亚革波、沙番和亚萨雅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她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  户勒大的预言帮助指引了约西亚王的改革,带来了犹大国的复兴。


【2】在新约中作为先知和与使徒同工的女性

在新约中,有几位女性因她们在教导和事工中的角色而受到关注,表明上帝在不同的领域中也使用了女性来建造祂的国度。

【百基拉】 是一位与她的丈夫亚居拉一起在教导和门徒训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女性。在 使徒行传 18:26 中,百基拉和丈夫共同帮助传道人亚波罗,更准确地解释上帝的话语。此外,正如 哥林多前书 16:19 所提到的,百基拉和亚居拉在他们的家中接待教会,显示了他们在早期基督教群体中的重要地位。

【非比】 是另一位重要人物,保罗称赞她为坚革哩教会的“执事”或“服事者”(希腊文: διάκονος,diakonos)。在 罗马书 16:1-2 中,保罗赞扬了非比的事奉,并请求罗马教会支持她的事工。非比作为女执事,素来帮助了许多人,包括保罗自己。由此可见,非比在教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尼亚】在罗马书 16:7中被提到,保罗称她“在使徒中有名”。她与安多尼古一起被认可为使徒事工中的重要人物,并被包括在教会所差派的事奉者的行列中,表明尤尼亚参与了福音的传播,并在早期教会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教父约翰·金口(John Chrysostom)也曾称赞尤尼亚,称她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女性,并感叹道:“一个女人竟能在使徒中有名,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亚拿】 是一位在 路加福音 2:36-38 中提到的女先知,来自亚设支派,是一位虔诚的年迈寡妇。她终其一生都在圣殿里通过禁食和祷告来敬拜神。当婴孩耶稣被带到圣殿献上的那一刻,亚拿立刻感谢上帝,并开始向所有期待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预言并宣告祂就是应许的弥赛亚。

【腓力的四个女儿】,腓力是早期的执事与布道者之一,也是 使徒行传 6:5 中所选的七人之一。他有四个未婚的女儿,都是说预言的。使徒行传 21:8-9 提到这些女儿有预言的恩赐,尽管她们的具体预言内容未被记录。


【3】教会中男性担任领导职份的普遍原则

上帝对祂子民的领导设计的普遍原则强调了男性在权威和教导角色中的领导地位。圣经通过男性祭司、男性君王和男性使徒、男性长老的模式展现了这一原则。提摩太前书 2:12 指示:“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同样,哥林多前书 11:3 说:“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这些经文反映了圣经中的模式,即家庭和教会中的领导角色普遍原则是由男性承担,这是上帝所设立的创造秩序的一部分。


【4】一些特殊情况下神兴起的女性领导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和环境中,上帝确实兴起女性作为女先知和士师,带领并教导祂的子民。尤其是在危机时刻,或当没有合适的男性领导者时,上帝使用女性来完成祂的旨意。米利暗、底波拉和户勒大的历史记载就是例子,证明了上帝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女性引导祂的百姓。例如,底波拉在以色列迫切需要公义领导时担任了士师(士师记 4-5);同样,户勒大在约西亚王统治时期,当律法被重新发现时,提供了关键的预言和教导(列王纪下 22:14-20)。

从圣经中我们清楚看到,普遍原则的领导模式是男性,但上帝拥有绝对的主权,祂可以在特殊情况下选择使用男性或女性在祂的国度中服事。

图:黄碧銮院长带领金链神学院师生纪念创办人吴静聆院长。

今天在金链神学院看到这张图,黄碧銮院长带领金链神学院师生纪念创办人吴静聆院长。这两位女性领袖(神学院的创办人与院长)为金链神学院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感谢赞美主!

相信自己吧!

创世记 3:6.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亚当与夏娃受蛇试探,最终选择了放弃神的启示(神所说的话),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依赖自己的理性和判断。人堕落之后,不断依赖自己自主的的理性来压制并抵挡真理(罗1:18-19)。

今天我们重生信主后,依然需要面对同样的试探,我们是否相信与顺服主所说的(圣经的启示),还是我们相信人的看法或自己理性所分析判断的。

求主耶稣的灵光照我们,赐我们更大的信心与智慧。

 【基督教与天主教】


以下列出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一小部分的区分。基督教回归圣经,拒绝天主教教导中任何与圣经教导不符的教会传统。基督教拒绝天主教的救恩观,坚持回归圣经,宣告唯独凭信基督,被上帝称义并得救恩。

【1】 圣经的权威 (唯独圣经)

• 基督教: 相信唯有圣经是信仰和实践的最终权威,教会传统处于次要地位。基督教拒绝任何违背圣经教导的教会传统。(提后3:16)

• 天主教: 认为圣经和教会传统有同等的权威。教会的教导权威(Magisterium)被视为解释圣经的关键。

【2】救恩 (唯独信心)

• 基督教: 强调救恩唯独凭信基督得以获得(唯独因信称义)。相信信徒称义是唯独凭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善行则是信心必然的果实。(罗3:28,罗4:5,弗2:8-9,加2:16,加3:11,腓3:9)

• 天主教: 天主教否定“唯独信心”的称义观,认为信心虽然必要,但必须与人的善行相伴随。(特伦托会议《称义法令》第9条)Canon 9 of the Decree on Justification from the Council of Trent)

【3】 圣礼的作用

基督教: 承认两大圣礼(洗礼和圣餐),这是基督所设立的重要的约中记号,圣礼并非得救的必需条件。(太28:19,路22:19、路23:42-43)

天主教: 承认七大圣礼(洗礼、圣体、坚振、忏悔、病人傅油、圣秩和婚姻)。圣礼被视为获得救恩所必需的恩典途径。

【4】 圣餐礼

• 基督教: 认为圣餐中的饼和酒是属灵与象征性的,用来纪念基督的牺牲与赎罪。(林前11:26,路22:19)

• 天主教: 教导“变质说” (transubstantiation),认为在弥撒中,饼和酒在本质上变成了基督的肉体和血液。

【5】 教皇的角色

• 基督教: 否认教皇的无误权威,强调所有信徒皆为祭司。(提前2:5,彼前2:9)

• 天主教: 认为教皇是使徒彼得的继承者,是教会在世的领袖。教皇在信仰教导上的权威被天主教视为无误。

【6】 崇敬(veneration)马利亚与圣徒

• 基督教: 拒绝向马利亚和任何圣徒祷告,教导基督是神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提前2:5,约14:6)

• 天主教: 崇敬(veneration)马利亚和圣徒,天主教徒向马利亚和圣徒祈求,因为他们认为马利亚和圣徒可以为信徒代求。天主教还坚持马利亚无原罪(即马利亚在受孕时未受原罪的玷污)和马利亚升天(肉身被接入天堂)的教义,而基督教徒认为这些教义有违圣经。

【7】 炼狱

• 基督教: 否认天主教传统中所教导的炼狱的教义,认为信徒通过基督已完全称义,死后会直接与基督同在。(路23:42-43,罗8:1,腓1:21, 23)

• 天主教: 相信炼狱是一个净化的过程,死后的一些灵魂仍需要在此过程中被净化,以清除罪的残余,从而能够进入天堂。

:(基督教使用的十字架没有基督的人像)。基督教使用空十字架以强调耶稣的复活,象征祂战胜了罪恶和死亡。这反映了基督救赎工作已彻底完成。此外,基督徒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偶像崇拜或对图像的敬拜。

靠自己不如靠上

小的时候靠父母,长大后渐渐发现人是不可靠的,唯有自己靠自己。感谢天父在基督里重生了我,我才有了真正的依靠。 【靠自己不如靠上帝】

基督徒不可祭祀中元节

农历七月中元节,是一些华族社群拜祭鬼魂的月份。身为基督徒,我们珍惜并尊重各个民族的宗教自由。在此提醒基督徒,我们信主后,主不允许基督徒祭拜任何其它神明或亡魂(出埃及记 20:3-5)。

求主赐弟兄姐妹们灵巧像蛇的智慧,能够避开在公司与家族的祭拜活动。求主赐我们智慧、信心并且保护我们,赐我们力量站立得稳。

基督徒为何不可以参与这些祭祀活动,使徒保罗在书信中解释得非常清楚。在这里并无冒犯任何宗教的用意,只是提醒基督徒在神面前的责任。我们也尊重每一位的宗教信仰与自由。

以下是神透过使徒给基督徒的命令。

【哥林多前书 8:5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6.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

【哥林多前书 10:20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21.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耶稣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Jesus versu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主耶稣指出,祂的门徒一生追求的人生目标不应是个人的自我实现。祂所指出的是违背人性与人的肉体私欲的需求。祂要求门徒依靠圣灵,每天跟随祂的脚踪,舍己deny himself。今世的人追求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主耶稣却要我们天天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祂。

舍己不是放弃自己,舍己是不再以自我的欲望为个人人生的目标。舍己按经文的背景也是为了主的缘故,可以为主牺牲自己的性命。舍己不是倒空自己,也不是追求“空”或“无我”。舍己是爱主,以主为人生目标与目的,舍己是为了主放下自己去学习爱人。舍己之人能为了主放弃个人尊严,为了主放弃个人的利益。舍己之人一生以荣耀神为目标,全心全意全力地爱神。

求主帮助我们的心明白为何舍己,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喜乐与平安。求主帮助我们经历舍己爱主、舍己爱人所得的真正满足与喜乐与平安。求主帮助我们明白为何舍己爱主才是我们人的真正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马太福音 16:24 於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马可福音 8:34 於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加福音 9:23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在1943年论文「人类动机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

理智第一?

理智,或理性,是我们思想的能力。意志是我们选择和行事的能力。感情是我们的感受。希腊哲学家教导说,意志和感情应该服于理智之下,改革宗神学家有时候也倡导“理智第一” 。但是圣经不是这样教导的,它也没有高举意志或感情于其它之上。

在圣经里,这三样没有不平等的。所有的都堕落了,所有的都同样需要救赎。被救赎之后的三者,对于一种敬虔的人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不是让它们都服在理智或其它的能力之下,而是要让理智、意志和感情都服在上帝的话语之下。这三种能力都是互相依靠的。约翰·傅瑞姆 John M Frame

The intellect, or reason, is our capacity to think. The will is our ability to choose and act. The emotions are our feelings. Greek philosophers taught that the will and emotions should be subject to the intellect, and Reformed theologians have also sometimes advocated the “primacy of the intellect.”4 But the Bible does not teach that, nor does it exalt the will or the emotions over the others. In Scripture there is no inequality among these. All are fallen, all are equally in need of redemption, and all, as redeemed, are essential to a godly human lif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make them all subordinate to the intellect or another faculty but to make intellect, will, and emotions all subject to the Word of God.The three capacities are mutually dependent.

Frame, J. M. (2023). Concise Systematic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Belief (J. J. Hughes, Ed.; Revised and Enhanced Edition, p. 117). P&R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