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与弃绝 Predestination and Reprobation

在改革宗神学的传统中,预定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义,尤其涉及到上帝如何预定选民蒙救恩(Predestination of the Elect,简称 PE),以及祂如何对待那些未蒙拣选、被弃绝的人(Predestination of the Reprobate,简称 PR)。尽管加尔文主义者普遍持守预定论,但对于 PE 与 PR 的理解,不同神学取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正统加尔文主义(Calvinism)与极端加尔文主义(Hyper-Calvinism)之间的对比上。

首先,在对 PE 与 PR 的性质理解上,二者存在根本分歧。正统加尔文主义认为,PE 是上帝在祂主权与恩典中主动施行拣选并重生人信主的结果,而 PR 则是上帝“恩典越过”或“略过”那些未蒙拣选者,是一种“消极的弃绝”,即任凭他们照着自己罪恶的本性,自取灭亡。也就是说,上帝在施恩上是积极的动工,但在弃绝上则不是主动促成他们不信与拒绝,而是出于神公义的主权所彰显的任凭。这种观点强调,拣选是神在恩典中主动的作为,而弃绝则是神在公义中对罪人的任凭之选。

然而,一些极端加尔文主义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PR 也同样具有PE的积极性,亦即上帝在弃绝之人里面同样有主动的作为,甚至“促使”他们不信与拒绝。这种理解意味着,上帝不仅主动工作拣选得救之人,也同样主动工作弃绝,并促成人的沉沦。因此,在极端加尔文主义的体系中,PE 与 PR 是完全对称的:上帝在施恩拣选和弃绝中都具有同等的主动性。

此外,这两种神学理解在对 PE 和 PR 的“终极性”判断上也有所不同。虽然 PE 与 PR 同为上帝在永恒中的旨意,但在其实施的性质与目标上却并不对等。PE 是神在恩典与慈爱中积极的作为,旨在拯救选民;而 PR 则是神在公义中所作的任凭,祂选择不施恩给那些未蒙拣选者,让他们照自己罪恶的本性而行。因而,PE 的终极性在于带来永生与救赎,而 PR 的终极性则在于彰显神的公义,祂不施恩,而是公义地任凭罪人自己走向灭亡。

反之,极端加尔文主义主张,PE 与 PR 在终极性上是完全对称的,也就是说,上帝在拣选与弃绝中的施行方式具有同等的主动性。祂如何拣选某些人得救、主动重生他们、使他们相信并得救,也同样旨意让某些人灭亡,主动转化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刚硬,使他们拒绝福音。这种观点在神学上忽略了第二因(secondary cause)的区分,容易导致人误以为是上帝在主动作恶、是神驱使人去犯罪并驱使人抵挡祂。

综上所述,正统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既坚守神的主权,承认神在拣选中的恩典主动性,同时也否认神在弃绝中的任何不义。

预定与弃绝 Predestination and Reprobation
本图表摘录自网络资源,谨此注明出处并在此引用作为说明之用。

Author: Nelson Lee

我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是蒙主饶恕的罪人,蒙了极大的主恩。在2007奉主命在新加坡开始恩约教会,在2017开始永约教会。求主悦纳我所献、宽恕我一生、永远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