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感恩今天与执事一同陪同青少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202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延续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线,继续探讨命运、身份和自我认知等主题。这是一部极为成功的电影,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和年轻观众前往观看,深受欢迎。《哪吒2》有许多值得赞赏的道德价值观,但在此我想分享我对这部影片的一些个人反思。我希望基督徒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也能作出归回圣经的深入反省。

【命运与自主】

影片中,哪吒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表达了对命中注定安排的强烈反抗。这种对抗宿命的精神,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命运掌控的渴望。

基督教的圣经所教导的,并不是宿命论。圣经从未提倡一种“顺从命运、无法依靠神而争战或寻求改变”的观念。相反,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虽然掌管人命运的是神,我们却仍可以不断向祂恳求、不放弃地哀求,甚至在祷告中与神摔跤,祈求神帮助我们战胜现实中的社会、环境、各样困难与挑战。基督徒相信相容论(compatibilism),而不是决定论。我们相信神在万事上的绝对主权,也相信人对自己的意志选择负有真实的责任。

雅各在面对走投无路时,在夜间遇见耶和华的使者,他与神摔跤(创32:22-32)。他没有放弃,持续与神摔跤,直到黎明,直到神给他祝福(创32:29)。神也因这事喜悦雅各,便赐福给他,并为他改名以色列,说:“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创32:28)

当神告诉摩西,以色列百姓不断悖逆祂,甚至铸造金牛代替真神来敬拜时(出32:8),神为此向他们大发烈怒,决定要审判他们,并要使摩西的后裔成为大国。然而摩西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反而恳切地向神祈求,说祂若这样行,埃及人必会议论祂的名(出32:12)。摩西也求神记念祂与祂的仆人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所立的约,最终摩西使神回心转意,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祂的百姓(出32:13)。

主耶稣教导我们要常常祷告,因此设了一个比喻(路18:1–8)。比喻中,有一位不义的官,因寡妇不断地缠诉他,最终决定为她伸冤。主耶稣借此比喻鼓励人要恒切祷告,不可灰心。若连那不义的官,尚且因寡妇的哀求而为她伸冤,何况那公义的神,岂不更会为昼夜呼吁祂的选民施行伸冤,并且必快快地为他们伸冤吗?(路18:7–8)

神从来没有要我们顺服一种莫名的“命运”观念,而是要我们依靠祂争战,克服社会、环境,甚至内心深处所带来的种种枷锁。

【魔与妖也有善恶之分?】

影片中,一些魔与妖被描绘为善良的角色,而原本应代表正义的神仙角色,却反而最终显出邪恶的一面。哪吒虽是魔丸转世,却展现出正直与良善的品格;申公豹原被视为反派,却在后期显露出他善良的一面。无量仙翁表面上慈眉善目,代表仙家的正义与权威,但剧情发展中揭示他才是真正邪恶、不择手段的人物。

在这堕落的世界中,我们也可能会看到一些原本代表基督良善形象的牧师与传道人,后来却行出邪恶、甚至不择手段的行为。有时,一些看似邪恶的人,反倒显出良善的一面。圣经中也记载了许多原本代表圣洁与公义的仆人,内心却是极其败坏,行为恶劣(太24:48-51,彼后2:1-3,多1:10-11,提后3:6)。现实生活中,无论在社会或教会内部,有时那些看似属灵的外表,其实有可能是假冒为善的;而在教会之外的人,有时反倒显出比他们更真实的正义。

面对这样错乱的善恶现象,我们必须回到圣经,认识神对人真实的评价。在祂的眼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完全良善的。无论什么阶级,无论身份为何(包括所有宗教领袖在内),都在罪中(创6:5;诗14:2–3;耶17:9;可7:21–23;罗3:10–12;弗2:1–3)。在神眼中,唯有基督是完全良善的(彼前2:22)。祂是那位为羊舍命的好牧人(约10:11),更是那位为我们众罪人甘愿舍命的救主。

电影中的魔与妖被描绘为有善恶之分;但若回到圣经所启示的现实,撒旦,也就是魔鬼,他绝非良善。魔鬼是一切谎言的源头(创3:1,创3:13,约8:44),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约壹3:8)。正是魔鬼诱骗了世人,使人类堕落,落入今日所有的苦难之中。盼望我们不会被误导,以为魔鬼也可以是良善的,因为圣经清楚启示他是彻底败坏、与神为敌的那一位。

最后,我们深信神是绝对的良善(诗145:9;诗119:68),在祂里面毫无恶(哈1:13;雅1:13–17)。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因为唯有祂是良善的本体与根源。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1:5)。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Author: Nelson Lee

我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是蒙主饶恕的罪人,蒙了极大的主恩。在2007奉主命在新加坡开始恩约教会,在2017开始永约教会。求主悦纳我所献、宽恕我一生、永远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