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载、二载、半载

研究三年半,可往 William Hendriksen、 G K Beale 、 Vern Poythress 、 Dennis E Johnson 他们的启示录释经书研究。

但以理书与启示录中指的“三年半”就是“一载、二载、半载”(1年+2年+半年)、“一七之半”、“42个月”、“1260天”(42月 X 30天)。

为什么不解释成两个三年半呢?因为《启示录》中的“三年半”如果是按一些人假设是时间顺序排列的,那么它肯定加起来超过七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年半”并不一定是按时间顺序解释的。 另一个重要证据是,当你看到《启示录》中的主题有七个重复并延伸进展的循环时,每个延伸进展的循环都强调了同一主题的不同视角。

最后,使徒约翰对《但以理书》中“一载、二载、半载”(启12:14-17)的解释,实际上揭示了隐藏在旧约中但以理书“一载、二载、半载”的奥秘。

《但以理书》中一载、二载、半载的象征意义

《但以理书》中“一载、二载、半载”这一短语通常被解释为3.5年的时期。以下是对这一象征意义的详细解释和支持:

  1. 预言年份计算
    • 在圣经预言中,一年通常象征为360天(12个月,每月30天)。
    • “一载” = 1年(360天)
    • “二载” = 2年(720天)
    • “半载” = 0.5年(180天)
    • 总计 = 360 + 720 + 180 = 1260天,即3.5年。
  2. 年原则
    • 这一原则在《以西结书》4:6和《民数记》14:34中得以体现,将预言中的每一天解释为一年。这种解释方法在处理长时间的预言时尤为常见。
  3. 与《启示录》的交叉引用
    • 《启示录》11:2-3提到“42个月”(3.5年)和“1260天”。
    • 《启示录》12:6和12:14将“1260天”等同于“一载、二载、半载”,确认这一时期为3.5年。
    • 《但以理书》7:25中的“一载、二载、半载”不仅在但以理书中被解释为3.5年,也在《启示录》中被借用,并明确表示该短语的意思为3.5年​。该短语的使用与其他时间参考(如1260天和42个月)一致,这进一步支持了其象征3.5年的解释​。
    •  
  4. 历史和神学解释
    • 这一时期象征着重要的迫害和苦难事件,如犹太人在安条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统治下的遭遇和耶稣基督的事工。
    • 安条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的统治时期(175-164 B.C.E.)以其对犹太教的压迫而著名,引发了马加比反抗运动。
    • 耶稣基督的事工被认为大约持续了3.5年,开始于祂的洗礼,结束于祂的受难和复活。

总而言之,“一载、二载、半载”象征着3.5年,这一解释基于预言计算、圣经交叉引用和历史背景。

👉 启示录证道

Author: Nelson Lee

我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是蒙主饶恕的罪人,蒙了极大的主恩。在2007奉主命在新加坡开始恩约教会,在2017开始永约教会。求主悦纳我所献、宽恕我一生、永远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