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音书中,耶稣有时吩咐人公开见证祂所行的神迹,有时却严格禁止人将神迹告诉他人。这并不是矛盾,而是反映出主耶稣在预备自己走上十字架道路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策略性。祂根据不同的人群与场合,给予不同的吩咐,是为了确保祂能够完成天父所托付的使命,按着天国的时间与计划,走上十字架,成就救赎的工作。
例如在(太11:4),耶稣吩咐施洗约翰的门徒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在这里,主清楚地允许他们将所见神迹带回去作见证,为要坚固施洗约翰在监狱中的信心,使他确认耶稣就是那位应许要来的基督。因为耶稣知道施洗约翰即将为宣讲神的命令殉道,祂借此安慰他,使他不至疑惑。
又如(可5:19;路8:39),主耶稣在外邦人的地区(当地养猪,说明属外邦地界)释放了一位被群鬼附体的外邦人。当这人恳求要跟随祂时,耶稣却对他说:“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这人顺服主的吩咐,在低加波利传耶稣为他所作的事,使众人都希奇。后来,耶稣再一次回到这一带地区时(见可7:31–37),那里的群众主动将耳聋舌结的人带到祂面前,求祂医治。可见那位被释放的人所作的见证已在当地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可能已经有人因着他的见证已信主。
在(约4:28–29)中,撒玛利亚妇人遇见耶稣之后,立刻放下水罐,进城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在此之前,主曾亲自向她启示祂的身份,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祂”(约4:26),公开承认祂就是那位要来的基督。虽然耶稣并未明确吩咐她去作见证,祂却也没有加以阻止。因着她的见证,“那城里就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约4:39)。这些人后来亲自出来听耶稣讲道,并进一步地相信,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约4:42)主借着这位撒玛利亚妇人的简单见证,使整个村庄归信。
然而,在某些场合中,耶稣却严禁人将祂所行的神迹传扬出去。例如在(太8:4),耶稣医治了一个大痲疯病人之后,严肃地嘱咐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同样,在(可1:44),耶稣“严严地嘱咐”那人不可对人说。然而那人并没有顺从,结果导致“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可1:45)。主如此禁止,可能是要避免过度的轰动和群众拥戴,阻碍祂进入各会堂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
在(可5:43;路8:56)中,耶稣叫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后,也“切切地嘱咐”她的父母不可将这事告诉人。此外,在(太16:20),当彼得认出耶稣是基督之后,耶稣也吩咐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因为耶稣知道群众对“弥赛亚”的理解是偏差的,犹太人心里所要的基督是政治上的弥赛亚,而不是钉十字架的弥赛亚。
这一现象常被称为“弥赛亚的秘密”(Messianic Secret)。耶稣之所以有时命人作见证,有时却命人保持沉默,首先是为了避免人误以为祂是来推翻罗马政权、建立地上国度的政治弥赛亚。在(约6:15)中,当加利利群众目睹祂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想要“强逼祂作王”,耶稣便“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祂知道他们追求的不是赦罪与永生,而是现实政治上的解放。主耶稣的使命不是夺取地上的王位,而是成为神的羔羊,为世人的罪而死,将人从罪的奴役中被释放。
此外,主耶稣有祂属天的时间表。若祂的身份在错误的时间公开,将过早地激发宗教领袖的嫉恨与反对,从而干扰祂训练门徒与传讲天国福音的计划。祂谨慎地在各地行事,选择适当的时间与方式逐步揭示祂是谁,直到祂复活时,才完全的显明祂就是弥赛亚。
从整体来看,在外邦地区,耶稣允许人作见证;而在犹太地区,特别是那些可能误认祂为政治领袖、要拥戴祂为王对抗罗马的群体中,祂常常吩咐他们保持沉默。祂允许施洗约翰的门徒见证祂的神迹(太11:4–5),也是因为祂知道施洗约翰即将为主殉道,回应他的疑问。
直到耶稣复活之后,祂才明确命令门徒:“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从那时起,见证的使命成为新约教会的核心任务,向全世界宣扬祂复活的福音。
可见,耶稣在地上的事奉并非无计划,而是按着天父的旨意与时间表,有策略地决定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允许或禁止传播祂的神迹与身份。这背后不仅彰显出属灵的智慧,也显明祂完全顺服父神的旨意,直到在十字架上完成救恩的那一刻。

All reactions:
23Yubo Sui, Jeremiah Tan and 21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