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你为何隐藏?

主啊,你为何在我患难的时候隐藏起来?

诗篇10:1 耶和华啊,你为什麽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麽隐藏?… 12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神啊,求你举手,不要忘记困苦人!Why, O LORD, do you stand far away? Why do you hide yourself in times of trouble?…12 Arise, O LORD; O God, lift up your hand; forget not the afflicted.

有些时候主的儿女在困苦时感觉到主远离他们,甚至在他们患难的时候隐藏起来掩面不顾。在这样的经历中万不可泄气。我们可像先知一样大胆求问主,“耶和华啊,你为什麽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麽隐藏?”

纵使我们感到主丢弃了我们,也不灰心,因为我们真实的感受与经历并不代表事实。因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13:5)

信与不信可否同负一轭?

信与不信可否同负一轭?

笔者相信大多数的牧者都不会公开支持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结婚。从实际的生活中,当我们看见两个不同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结合在一起时,难免为他们将面对许多不必要的家庭困境感到担忧。身为牧者,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扶持羊群在这艰险困苦的世界中能够坚忍到底 ,跟随主耶稣直到世间路程跑完 (腓2:12、来4:1)。牧者们因着上头来的呼召,内心往往都会替信徒担忧,害怕他们往后受不信配偶的影响而离开基督。

我们从圣经里不断看见先知们劝告信徒不要与不信的结婚。其中有亚伯拉罕为以撒选妻(24:2-4)、以撒吩咐雅各选妻(28:1),甚至后来上帝透过摩西颁布律法严禁百姓与拜偶像之人结婚(申7:3-4)的经文。我们也从历史中看见百姓不信上帝的诫命,他们娶敬拜偶像之女儿的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事奉他们的神。(士3:6)。包括所罗门王也娶了许多敬拜偶像的女子为妻,这些妃嫔后来诱惑所罗门的心去毁约与敬拜偶像(王上11:2-8)。在我们现今的时代也经常可以看见类似的事件发生,酿成悲剧。

从圣经中,我们也同时看见上帝并没有因百姓不听话,嫁娶敬拜偶像之人而刑罚他们。虽然以色列人没有顺服上帝的吩咐,但上帝依然还是接纳包容他们。百姓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嫁娶外邦人而被逐出圣殿或家园。因着上帝的宽恕与怜悯, 上帝有些时候也怜悯那些不信的配偶,使他们像路得一样,之后信主(得1:15-17)。

在救赎历史中,我们看见上帝的百姓经常因为经不起不信的配偶的诱惑而离弃上帝并最终落入严重的罪行,毁约敬拜偶像。以斯拉与尼希米在他们被掳回归后,为了不希望先前悲痛的历史再重演,结果在当时严峻的环境下使用了严厉的手法确保百姓不陷入先祖们所落入的陷阱(尼13:23-28 、斯9:1-15)。笔者不敢论断尼希米所作的,因为他们当时候所要面对的严峻处境不是我们今天所能够理解的。

来到主耶稣的时代,百姓其实也已经非常清楚信徒不应该与不信的人结婚。在新约中,使徒们并未特别需要处理信徒与不信的结婚之事,很可能是因为圣经之前已经不断讲述并且警告可能会发生的后果。 使徒保罗为了避免婚后信主的信徒与不信的配偶离婚,就吩咐信徒不可离弃不信的配偶 (林前7:12-16)。在林前7:39,我们清楚看见使徒按照圣经的教导,吩咐寡妇若是再嫁,必须要嫁在主里面的人。可见使徒保罗的牧养应用与教导是与圣经一致的。使徒保罗并没有因为寡妇再嫁的难度而妥协上帝之前的吩咐,告诉寡妇们不需要在主里寻找对象。

论到信与不信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 (林后6:14-18),虽然使徒的这节经文的本意并不是在论及婚姻,但是信与不信不要同负一轭其背后的原则与精神也可涵盖婚姻。因为我们从生活常理都知道两人结婚生活在一起,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太19:5)是远超过同负一轭的情境。这是为什么虽然保罗不是在论及婚姻,但许多牧者在应用时都会引用 (林后6:14-18)这节经文(例如: 威斯敏特信仰告白 24:3)。

笔者因着上帝借不同的先知不断地命令与警告可能会发生的后果而不敢认为信徒与不信的结婚只是一种 「假設性命令」。笔者也认为我们没有任何圣经的依据认定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罪,因为罪就是违背上帝的律法与诫命(雅2:9)。

笔者不过是仆役,只能尽量忠心地把上帝的吩咐讲明,劝诫各人,而不敢把上帝的吩咐变成非绝对化。 在牧养时,当信徒最后决定踏上与不信的对象结合之路时,笔者会以温和包容的态度待之。就像在古时,我们看见约瑟娶埃及偶像祭司的女儿(创41:45)、所罗门娶外邦女子为妻、以及拿俄米的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得1:2-4、1:15))、以斯帖(斯2:15-17)、以色列人不顺服主嫁娶敬拜偶像之人等。

笔者会尽力透过婚姻辅导课程把福音带给那未信主的一方。并以温柔的态度劝诫信徒婚后千万不可因不信的配偶而离弃主或陷入诱惑去敬拜偶像。与此同时,也为那些在软弱中无法遵守神诫命的弟兄姐妹代求,祈求主赦免与开恩,赐下恩典使不信的一方早日归主。最后,因为上帝的吩咐是清楚的,所以笔者明白并尊重许多教会在处理这事情上有不同程度的纪律执行,也相信他们会施与怜悯、爱心与关怀。

笔者赞同威斯敏特信仰告白中表达的婚姻立场。

威斯敏特信仰告白 24章 三、凡能用自己的判断而表示同意的各种人都可以结婚 ,但基督徒的本分是 只当在主里结婚 。所以承认真正改革宗信仰的人,不应与不信派、 天主 教徒、 或其他拜偶像的人结婚。敬虔的人不可因为与那些在生活上罪恶 昭彰,或持守可诅异端的人结婚,而同负一轭 。3. It is lawful for all sorts of people to marry who are able to give their intelligent consent . Yet it is the duty of Christians to marry only in the Lord . Therefore, those who profess the true reformed religion should not marry unbelievers, Roman Catholics, or other idolaters; nor should Christians be unequally yoked by marrying those who are notoriously wicked in their way of living or hold to damnable heresies .

三一神

God is our Father who loves and chosen us

Jesus Christ is our redeemer and mediator

Holy Spirit is our counsellor and Helper

上帝是爱我们并拣选我们的父

耶稣基督我们的救赎主与中保

圣灵是我们的保惠师与帮助者

巴特

个人感想:巴特

以前在神学院里经常会听见人说巴特如何的伟大,如何的厉害。 毕了业后回到教会牧会之后,慢慢的就极少听见人提起巴特。其实绝大多数的信徒也不知道巴特到底是谁。离开了神学院后,巴特也渐渐的就消失了。虽然有许多巴特的拥护者说巴特的影响力有多么多么的大,但其实现实教会生活中,巴特几乎是毫无踪影。

我个人不会用我宝贵的时间去看一个受争议性的巴特。从不同的神学家的著作中我们得知他们对巴特的神学都有不同的诠释。那些深受巴特影响的巴特神学家与牧者们也对巴特的神学有不同的诠释,可见巴特的神学是不易懂的。为什么似乎每一个人对巴特神学有不同的见解呢?有可能巴特本身写作时一直在不断修正他的神学,或者他的神学是不断变动,或者他的神学不一致的,所以造成学者们都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我身为一位蒙召的传道人是否有必要去深入研究这样得一位人物? 研究这样复杂难懂的巴特,就真的才能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圣经?难道就没有其它的伟大的神学家的著作能帮助我更好的提升自身对神与圣经的认识?

我个人不会反对任何人阅读巴特,但是我会谨慎自己阅读时,应带着先知与使徒们的预设前提来审核巴特的神学。 今天有许多神学家并不同意范泰尔对巴特的批判,但这也是不足为奇。当然我们可以用上很多年的时间来阅读巴特所有得著作(不少过50本庞大著作)然后才去判断谁对谁非。但这对传道人们有益处吗? 我承认巴特在神学学术界的影响力是极大的,但出去了神学院后,传道人们所要面对的是现实实际与属灵的战场,在这禾场中巴特可说是益处不大。 许多人称巴特受加尔文影响,而加尔文影响了这么多当代的神学家,那么我想加尔文的庞大著作(书信、释经书、基督教要义)可能是对我们更加有益处的。因加尔文的著作是为装备传道人与平信徒而写的。

就让巴特继续留在学术神学为志业的人当中吧。

上帝有否给扫罗王新心(撒上10:9)?

新心 (撒上10:9) ?

上帝有否给扫罗王新心(撒上10:9)?

上帝给扫罗另一个心gave him another heart(撒上10:9),改变他(撒上10:6)。扫罗被暂时赋予圣灵(撒上10:9-10)与能力来带领以色列和敌军征战(11:6),扫罗是暂时信靠与顺服主(11:13)。因此,扫罗所被赋予的另一个心不是新心。(注:和合与新译都翻译成“新心” 10:9 指的是另一个心)

扫罗所被赐的另一个心,应该不是新约中所应许的新心 (结11:19-20、36:25-31)。因为在新约中所应许的新心包含着上帝将把祂的灵放在百姓里面,使百姓爱祂并顺从祂的律例,谨守遵行祂的典章(结36:27)。即使百姓软弱违背主,被主责备与管教后必会像大卫一样悔改 (撒下12:13、24:10、17)。

但扫罗对主的信心与顺服都是暂时性的,扫罗后来背弃主 (13:14) ,不断忤逆主 (15:23)。圣灵离扫罗而去后,主允许邪灵来扰乱折磨扫罗(16:14、16:24)。扫罗也因害怕王位不保,想尽办法要除掉上帝另外所膏立的大卫。扫罗最后一次经历圣灵是当他亲自去追杀大卫时,圣灵感动扫罗,令到他在众人前羞耻地脱了衣服,一昼一夜露体躺卧并受感说话(19:23-24)。扫罗藐视主,杀害上帝的祭司(22:21)。最后他使用上帝所严禁的交鬼之法术来招唤撒母耳(28:6-19)。

在约翰傅瑞姆Frame的书中Systematic Theology pp. 247–248,他引用了约翰慕理 Murray所说的。 慕理指出未重生的人也是能经历到一些圣灵的福分。约翰慕理这么说:没有重生的人在福音的实施下也能领受 到一些圣灵的影响与运作。 他们在圣灵的影响下经历到福音的能力与荣耀,但这圣灵的影响并没有赐予他们真诚与持久性的悔改,并且这圣灵的影响最终将被收回。

例如旧约中的巴兰(民22:1–24:25)与扫罗王(撒上10:9–11)。以及在新约中虽然曾经宣讲上帝的国、行神迹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并赶出邪灵 (太. 10:5–8),但最后却出卖耶稣的犹大。我们应该能从这些模式中理解希伯来书6:4–6: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

有时侯,上帝的普遍恩惠看起来好像就是得救的赐福。 但上帝看见不信者的内心,并知道在他们表面的敬虔之下并没有真实的悔改或信心。

John M Frame Systematic Theology pp. 247–248

6. Unregenerate people experience some blessings of the Holy Spirit: Murray puts it this way:

Unregenerate people receive operations and influences of the Spirit in connection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gospel, influences that result in experience of the power and glory of the gospel, yet influences which do not issue in genuine and lasting conversion and are finally withdrawn.

Examples in the OT are Balaam (Num. 22:1–24:25) and King Saul (1 Sam. 10:9–11). In the NT is the example of Judas Iscariot, Jesus’ betrayer, who nevertheless preached the coming of the kingdom, healed the sick, raised the dead, and drove out demons (Matt. 10:5–8). It is in this pattern that we should understand Hebrews 6:4–6:

For it is impossible, in the case of those who have once been enlightened, who have tasted the heavenly gift, and have shared in the Holy Spirit, and have tasted the goodness of the word of God and the powers of the age to come, and then have fallen away, to restore them again to repentance, since they are crucifying once again the Son of God to their own harm and holding him up to contempt.

Sometimes, then, the blessings of God’s common grace look very much like the blessings of salvation itself. But God sees the heart of the nonbeliever and knows that beneath his surface piety there is no authentic repentance or faith.

忧虑、疑问、害怕

主的儿女也可能会像古时的圣徒一样经历忧虑、疑问、害怕。但圣灵会给我们足够的力量向天父呼喊,在困惑中依然紧紧的仰望等候主。

约伯记 13:24 你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

诗篇 10:1 耶和华啊,你为什麽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麽隐藏?

诗篇 13:1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

诗篇 22:1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调用朝鹿。)我的神,我的神!为什麽离弃我?为什麽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2 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

心中的偶像与律法

心中的偶像

专注针对心中的偶像来进行辅导是非常好的其中一个辅导方式。因为此法让人们看见他们内在的光景,就是他们内心其实是触犯了十诫的首诫命(全心全意爱神)。意思是,往往当我们不够爱神时,或者爱别的事物多过爱神时,我们就很容易让其它事物来占据我们的心,或说取代了神在我们心中应有的位置。

然而,使徒保罗使用的辅导方式是更加全面的。当保罗解释为什么他所愿意的,他并不做;他所恨恶的,他倒去做(罗7:15)时,他指出,这是因为重生后的他虽然 已经不在罪恶的权势下(罗6:6、14、17-18),但依然有罪在他里面(罗7:17)。由于罪在保罗里面,因此他所愿意的善,他反不做;他所不愿意的恶,他倒去做 (罗7:19-20)。

那么,要对付信徒里面的罪律(罗7:21),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信徒与罪律的征战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罗7:23)。我们必须正视我们里面有一位敌人,这敌人不断地等待时机发动,促使我们违背上帝。信徒也因为一直要面对这场在自己里面的征战而会活得非常辛苦。就如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而唯一能够不断克服与压制这敌人的方法,就是我们必须依靠圣灵来治死身体的恶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成圣的过程中需要与罪律征战(罗7:23),而能把恶行治死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圣灵(罗8:13)。

再者,保罗的另一种陈述方式也同样指出我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是因为肉体的情欲。这肉体的情欲乃是与圣灵相争的(加5:17)。要面对与情欲的相争,我们必须依靠圣灵 (加5:18、25)。唯有依靠主时,我们才能结出圣灵的果子。值得我们反省的是,使徒们在解释自己重生后为何依然会违背神时,从来都没有用他们会犯罪是因为他们爱神爱得不够,又或者说是因为爱其它事物多过爱神的这个理由。反观保罗的解释是,因为我们依然有罪律/肉体情欲在我们里面。

在讨论到心中的偶像时,保罗清楚地按律法的定义指出这心中的偶像就是贪婪,是众多罪行中的其中之一 (西3:5、弗5:4-5)。贪婪与拜偶像一样,这是因为内心被所贪婪的事物取代了上帝的位置。从西3: 5 与弗5:4-5,我们清楚看见保罗并没有简化地把所有的罪行都归入为心中的偶像。因为保罗在西3:5 也同时指出其他的罪行如淫乱、污秽、邪情和恶欲。可见心中的偶像只不过是众多罪行的其中之一罢了。

在成圣的过程中,保罗并没有要求我们只是单单专注于心中的偶像来进行自我生命的检讨。保罗的做法是全面性的,按律法的标准来看待每一个情欲的罪行(加5:19-21)。然而我们信徒时常因着软弱而把一些上帝要我们对付的罪行削弱为无足轻重的罪,例如: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分争、嫉妒、醉酒、荒宴 (加5:19-21)。

笔者所要带出的是,心中的偶像(贪婪)其实只是众多罪行的其中之一。如果我们把众多罪行单单简化成心中的偶像,无形中就造成避重就轻。盼望我们紧紧抓住因信称义的应许(罗3:24、8:1、10:9-13、林前6:11、多3:5-7),勇敢地与在我们里面的罪不断地征战(罗7:23、加5:17),不断地依靠圣灵把旧人脱去,穿上新人(弗4:22-24)。主应许我们,在祂里面的人,祂会修剪(约15:2),当我们遵守主的命令彼此相爱时(约15:10-12),主必听我们的祷告, 凡我们所愿意的,祈求的(约15:7、16)生命果子(约15:8、16),就给我们成就,使我们的生命多结果子来荣耀父神(约15:8)。

肉体的诱惑

罪的欺骗(罗7:11)与征战(罗7:20-23)

神设立的恩典的目的,是要我们成为圣洁的子民(多2:1-2、弗1:4)。肉体的情欲时常诱惑我们,使我们忘记了神所设立的恩典的目的,而只是想到恩典能够解决我们的罪(如果你犯罪,神会赦免你)。肉体的情欲让我们拥抱不完整的福音,是被扭曲了的福音(尽情的享受吧!反正有人替你买单了)。肉体的情欲欺骗了我们,使我们越过了基督徒自由的界限。当我们开始放纵一些原先我们认为可怕的罪行时,我们该知道我们的心已经开始硬化了。肉体的情欲所使用的狡猾方法:利用神的恩典把我们心中对神的敬畏给悄悄挤出去。

(从学生阅读感想报告中摘录)

尊荣地上的君王

但以理先知曾在大利乌王朝中为臣子。大利乌后来被误导颁布了圣旨命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麽,就必被扔在狮子坑中。

但以理被剥夺敬拜上帝的自由时,他选择了静默不语。他即没有顺服王的圣旨停止敬拜上帝,也不遵王盖了玉玺的禁令,继续一日三次向上帝祈祷。

但以理之后被奸臣按圣旨把他下入狮子坑中时,也是一言不发。他并没有因受到迫害而公开批评王是邪恶的昏君。更惊人的是但以理对王的谦恭态度。

但以理蒙上帝在狮子坑中拯救后,依然谦恭对待大利乌这位命令百姓敬拜他并把但以理丢进狮子坑的王。但以理对王如此说:“愿王万岁!May your majesty live forever! 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但6:21-22)。

但以理在专制武断的政治环境下,选择了顺服君王并尊荣君王,在恶劣的环境中更坚守他对上帝的敬拜。

真是令人佩服。

惭愧,坦言若是我活在但以理的处境中面对这样的逼迫,我无法肯定我会有能力或愿意效法但以理、基督(路23:6-12、彼前2:23)或保罗(徒26:2-3)。求主怜悯我这罪人,若有一天真是遇见,能拥有属天的能力效法他们的榜样。

王权下生存

斯 7:3 王后以斯帖回答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

一些在王权下生存的,需要主为他们兴起以斯帖使他们的王回心转意。求主怜悯开恩。2018年 十月十八日。我为他们祈求。